窦默特色针法简析
窦默曾从师于山东滕县名医李浩,写成了《针经指南》这部不朽著作.《针经指南》1卷,首载《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后列《流注八穴》及《手指补泻》等内容.该书从临床实际出发,对穴位、针刺方法、得气、针灸宜忌等方面,作了深入的阐发.全书字数不多,但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窦氏学术思想与特色针法.窦默特色针法体现在其临证重视经络,偏爱使用毫针,其认为毫针虽细,针不过一寸六分,然包含玄机妙理甚多,且治疗范围广泛,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几乎无疾不医.取穴重视特定穴,倡导使用流注八穴,“流注八穴”即八脉八穴,亦奇经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流注八穴方面,倡导先刺主证之穴,若病不已,再取与其相应合的穴位.进针后停针待气,使气机上下贯通,以提高疗效.后世应用,在八穴的基础上,根据文王后天八卦,提出了“飞腾八法”与“灵龟八法”的按时取穴方法,至今仍被临床所沿用.针刺时强调治神,窦氏认为针刺前需注意使病患安神定志,配合治疗.同时窦氏注重气至,强调针下手感,窦氏认为“气至”影响针刺效果.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通过气至情况还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针刺时进针重视押手,主张双手进针,提出针刺十四法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摄、按、爪、切、扪的具体操作.善用综合补泻法,并创寒热补泻法,后世基于寒热补泻发展出“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对后世影响巨大.
中医针法 学术思想 临床应用 窦默
鞠静 张永臣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350000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350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