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隔药灸脐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2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竞争的日趋激烈,造成现代城市居民心理压力增加,失眠发生率逐渐提升;此外,又由于大量高蛋白、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摄入,或暴饮暴食、喜食辛辣等都可造成脾胃虚弱,进而出现失眠的症状”1”.中医治疗失眠拥有数千年经验的累积,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2”.笔者在导师指导下,采用隔药灸脐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2例,疗效显著。 祖国医学认为,失眠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胃、胆等脏腑有关。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思虑多,易劳倦。思虑过多可致气结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一方面不能运化气血,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营血亏虚,心神失于奉养,从而出现不寐;另一方面脾虚运化水湿失常,酿生痰饮,积而生热,痰热扰心,亦可直接导致失眠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实际中,失眠症以心脾两虚型为多见。 脐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从经络学说来看,脐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总汇,通过奇经八脉而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脐能通全身,故刺激神阙穴就能对整个机体有激发和调节功能,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现代医学证明,脐位于腹壁最薄处,最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现代数学理论证明,脐位于人体黄金点,是调整人体的最佳作用点。在临床上,通过药物对脐的刺激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灸脐法是对传统脐部灸法的改进和发展,克服了隔姜隔盐灸脐渗透性差和温热刺激不均衡等缺点。具有补气升阳、健脾和胃、温补下元的作用。药粉中所含黄芪补中气,升清阳,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少量冰片可促进药物渗透至皮下。通过药物对脐的刺激,以激发经络之气,通过血管的吸收和输送,发挥最明显的药理效应,药物敷贴脐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剌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从而起到健脾养心,益气安神的综合调节作用。

失眠 心脾两虚证 隔药灸脐法 临床疗效

李镜 戎姣 张涛 许昭阳 杨佃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济南 250014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济南 250011;单秋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

国内会议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3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