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疗法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的总结与探讨
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针体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的治疗方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根据古医籍的记载,综合分析,认为火针既有普通针灸的治疗作用,又有取“火”性的治疗作用,如助阳、散寒、祛湿,引风、火热、毒邪外出等功能,总结近年来关于火针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发现火针疗法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风湿痹病、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科疾病、外科疾病、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肥胖、多囊卵巢等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疾病及男女科疾病,是一种较好的针灸疗法,值得推广.但关于火针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科学的实验研究与随机对照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当今之人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古今之人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别,当今之人不遵行自然的规律,昼夜起居无常,追求刺激享乐,饮食辛辣肥甘厚腻,喜嗜冰冷之饮,这些都无疑耗散人体真气,损伤五脏之气,从而正气不足,邪气易入。又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为自然之道,暑夏之季,阳气盛于外,是为长化之用,若不热而寒,阳气易损,生化无力,则秋无收也;寒冬之季,阴盛于外,是为阳藏于内,若冬藏不足,亦损阳气,则春生不及也。而当今之人夏有空调冬有暖气,违背自然规律。因此,当今之病千奇百怪,但究其根本,阳虚寒湿者居多。火针借助火能助阳、散寒、祛湿,故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疗效亦较普通针灸好
火针疗法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王文炎 梁凤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武汉430061;武汉市中医医院,武汉430014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武汉43006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