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cm宽体探测器CT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在心律不齐患者中应用的可用性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16cm宽体探测器CT对心律不齐患者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由呼吸条件下心率波动≥7bpm患者资料62例,根据心率波范围分A组(7bpm≤心率波动≤10bpm)32例、B组(心率波动>10bpm)30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 结果:两组之间一般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平均心率分别为71.9±13.3bpm(A组)、66.2±11.04bpm(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71);心率波动分别为8.28±1.02bpm(A组)、38.76±35.57bpm(B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62例患者共评价186分支水平血管,881节段水平血管.所有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3分),与A组比较,B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略有下降4.05±0.57(A组)vs3.89±0.62,辐射剂量略有增加2.4±1.1mSv(A组)vs.2.8±1.3mSv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6cm宽体探测器CT在心律不齐患者单个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成像并结合SSF技术具有可行性,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
心律不齐 计算机体层摄影 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成像 图像质量
陈玉环 贾永军 杨琪 于楠 贺太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00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