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刺激痛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观察、比较针刺激痛点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为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激痛点针刺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30例.在患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激痛点针刺组采用0.35mm×50mm毫针,斜45°角刺入并贯穿激痛点结节,提插至出现针感后留针30min,传统针刺组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应用0.35mm×50mm毫针直刺,提插捻转至出现针感后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连续三周.两组在治疗15天后,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作为观察指标,以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的疼痛症状、损伤程度、运动功能指数的变化来评价疗效. 结果:激痛点针刺组愈显率30%,优于传统针刺组愈显率13.3%(P<0.001),治疗后两组McGill、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01);且针刺激痛点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传统针刺组(均P<0.05). 结论:针刺激痛点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缺血性中风 肩手综合征 针刺疗法 激痛点 康复训练

王列 马帅 马铁明 王树东 曹锐 刘玉丽 田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沈阳 110847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沈阳 110000

国内会议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7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