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灸学》中得气概念的思考

“得气”是《针灸学》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是临床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现今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在逐步深入,而“得气”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仍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回顾历代文献,从“得气”的释义以及历史演变,并针对“得气”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针灸学是一门重视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者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际操作。古人有云,针刺疗效如何,全在得气与否,“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标幽赋》),得气是针刺取效的关键所在。综观古籍,《内经》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关于“得气”的概念,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体会和理解,对“得气”有着不同的认识。即使现在,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运用,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条件下,对“得气”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得气”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疗效。最近,有关学者通过分析古今关于得气的文献,梳理了得气具体含义的历史演变过程,指出得气的本质是感觉操控。所以,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来理解“得气”,更好的运用“得气”,在教学过程中阐明“得气”的概念及衍变,更好地为学者理解得气提供信息。

针灸学 得气理论 历史演变

李佳 唐宏图 吴松 王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国内会议

2017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暨2017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4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