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研究进展
失眠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以入寐困难,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白天昏沉欲睡,体虚乏力.现阶段医务工作者多采用西药治疗中风后失眠,包括抗组胺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但因西药具有依赖性与毒副作用,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迫切.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安全、经济、无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反应的特点,临床疗效颇佳.本文就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报道、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以期为和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医学研究证明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动过程,和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相关,诸多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都参与睡眠机制的调节”18-19”。中风病发生后,中枢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ACh)等与觉醒有关的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同时释放大量的氨基酸等毒性物质作用于网状结构,均可干扰睡眠一觉醒系统,影响中风病后睡眠质量。针刺可提高下丘脑5-HT 和5-HIAA 含量和降低NE 及DA 含量,提示针灸可通过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途径来治疗中风后失眠症。中枢的GABA含量增多,可不同程度增加深慢波睡眠量,针刺可提高脑脊液GABA含量,进而调控睡眠-觉醒周期,从而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GABA具有对抗兴奋性氨基酸,减轻缺血时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的作用,对中风病的治疗发挥有益作用。急性脑梗死发生时,继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造成神经细胞损害,以谷氨酸为代表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继发性损害中也发挥作用。同时,一氧化氮(NO)和谷氨酸(Glu)对睡眠调节也产生影响,当大脑内NO与Glu 含量高于正常含量时, 对中枢神经产生损伤, 引起大脑睡眠功能障碍, 针灸可能通过降低NO 和Glu 含量, 从而对神经中枢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调整睡眠。细胞因子参与睡眠的免疫调节,中风病发生时导致细胞因子失衡 ,针灸可提高失眠IL-1和TNF的含量,可能通过调节脑内细胞因子的含量来提高睡眠质量。即刻早期基因可影响神经网络系统的兴奋- 抑制平衡而引起失眠,针刺可一定程度下调睡眠剥夺动物海马与皮层的c-fos 和c-jun表达,提示失眠治疗可从下调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角度来寻找突破口,从而调整了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质量分数与含量,对神经细胞活动起到兴奋- 抑制性调控效应。针刺疗法可以使睡眠过程中的体温降低,还可以产生抗焦虑作用。针刺可以维持慢波睡眠。发挥安慰剂作用。
中风后失眠 针灸疗法 临床应用
蔺伟 孙铭声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