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意识障碍神经调控治疗的术前个体化多模态脑网络研究

目的:采用多模态影像脑网络分析技术探讨神经调控治疗(DBS及SCS)对意识障碍的适应症及治疗效果的. 方法:2011年7月-2015年12月陆军总医院收治的意识障碍性疾病患者15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包括3D-T1、DTI、BOLD等在内的多模态影像学脑网络技术,比较不同意识水平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功能预后变化.采用SPM12,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数据行方差齐性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影像学数据指标采用偏相关分析,研究CRS-R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符合要求共人组患者142例,其中年龄2567岁(平均44.22±16.24岁);PVS时间3-49个月(平均12.21±3.53个月)。发病原因包括颅脑外伤(10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3例)。均行术前多模态影像学分析,按照个体化多模态影像学分析方法验证默认网络、凸显网络、执行网络等多网络激活强度,筛选出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手术组(80例)最初CRS评分为6.95±2.50,未达到手术标准的非手术组(62例)为6.08±3.39(F=0.005;P=0.945);术后CRS评分的平均增加值手术组为4.55±4.48,非手术组为1.12±1.76<F=8.797;P=0.005)。80例手术患者中62例为MCS患者(77.5%),18例为PVS患者(22.500)(x2=241.22;P=0.004)存在统计学差异。62例MCS患者CRS评分的改变为8.12±3.11;18例PVS患者CRS评分的改变为3.88士5.78(t=24.11;P=0.000)。 结论:神经调控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意识障碍患者的恢复;多模态影像学分析评估预测预后良好的患者手术效果显著,而MCS并非神经调控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症。

意识障碍 神经调控手术 适应症 临床疗效 多模态影像学 脑网络分析

杨艺 何江弘 夏小雨 徐如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100700

国内会议

2016年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

郑州

中文

135-135

2016-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