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莱姆病是一种主要通过蜱叮咬,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容易误诊,因此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结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的进展较快,本文综述总结了近20年相关文献可知临床上早期应用病原体的直接检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免疫学检测方法是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变异的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荧光试验、免疫蛋白印迹法、免疫层析法及斑点试验等,近几年蛋白质芯片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半导体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发展较快,已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莱姆病从诊断特异性、操作方便等多方面比较,建议目前应用国际上推荐两步血清学检测法,即第一步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第二步用免疫印迹法对上述阳性标本作进一步的验证.总之,莱姆病的诊断需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同时注意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莱姆病 实验室诊断 判定标准 检测灵敏度
石冬梅 李丹丹 宋莉 孙嫚丽 刘兴华
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院 150010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7
2016-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