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尾部DNA含量预测苯暴露人群血细胞计数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彗星尾部DNA(TailDNA)含量能否预测苯暴露人群外周血细胞计数的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50名某石化厂男性接苯工人,于2011年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尿液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彗星试验、苯巯基尿酸(SPMA)和尿肌酐浓度检测.追踪其后3年的血常规资料,分别以尿SPMA及TailDNA对人群进行分组,分析研究对象血细胞计数变化趋势. 结果:尿SPMA高人群的WBC、NEUT计数高于尿SPMA低的人群((x)WBC:7.216±2.082×109/L vs6.279±1.320×109/L,P<0.05;(x)NEUT:3.940±1.469×109/Lvs3.264±0.926×109/L,P<0.05).高TailDNA组的WBC、NEUT计数下降幅度更大(βWBC:-0.113,P<0.05;-0.028,P=0.479;βNEUT:-0.066,P=0.059;0.017,P=0.742),RBC、PLT计数上升幅度更小(βRBC:0.093,P=0.146;0.129,P=0.094;βPLT:4.750,P=0.248;6.710,P=0.184).在同一时间点高TailDNA组RBC计数显著低于低tailDNA组((x)RBC:4.748±0.376×1012/L vs4.955±0.620×1012/L,4.726±0.360×1012/L vs4.975±0.624×1012/L,4.802±0.405×1012/L vs5.069±0.638×1012/L,5.032±0.442×1012/L vs5.354±0.661×1012/L,P<0.05). 结论:TailDNA可用于预测苯暴露人群血细胞计数变化规律,开展TailDNA检测可能有助于苯中毒防控.
苯暴露 血细胞计数 变化规律 彗星尾部DNA 含量测定
梁博萱 刘学星 陈丽萍 张茜 朱燕群 杨爱初 张欣洁 孙清 黄明 邓棋霏 陈雯 肖勇梅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广州;广州市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职防所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11
2016-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