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电子制造服务业流水线员工职业紧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电子制造服务业(EMS)流水线员工的职业紧张状况并初步探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使用自行编制的基本信息问卷、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职业紧张状况;共调查了电子制造服务业流水线员工5944名和其他岗位员工6270名. 结果:相对于其他岗位员工,流水线员工女性比例较高、学历偏低、收入较低、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年龄较小以及工作时间/周较长,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水线员工工作自主、社会支持、工作回报得分(2.72±0.63、3.64±0.68、4.06±0.80)均较其他岗位低(3.00±0.67、3.83±0.68、4.24±0.75);而流水线员工工作付出和内在投入得分(2.34±0.78和2.48±0.78)均高于其他岗位(2.21±0.80和2.33±0.77).JDC模式职业紧张比例:流水线为64.5%,而其他岗位为52.6%;ERI模式职业紧张比例:流水线为12.7%,而其他岗位为9.9%;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周>60h、睡眠时间/天为7-8h和<7h是JDC模式职业紧张的主要危险因素;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工作时间/周>60h、睡眠时间/天<7h是ERI模式职业紧张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女性、月收入较高是其保护因素.流水线和其他岗位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基本一致. 结论:EMS流水线工人为相对弱势群体,职业紧张程度较高;工作时间/周>60h、睡眠时间<7h是JDC和ERI模式职业紧张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月收入是ERI模式的主要保护因素.

电子制造服务业 流水线员工 职业紧张 劳动保护

纪玉青 王超 王瑾 刘晓曼 李霜

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10

2016-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