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十二五”期间职业病发病分析
目的:分析广州市“十二五”期间职业病发病现状,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1至2015年全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5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7大类25种714例,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和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发病数位居前4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3.4%、18.3%、17.8%和15.5%.电焊工尘肺、矽肺病例位居尘肺病例数前2位,分别占56.1%和31.0%.噪声聋病例占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病例数的99.2%.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33.8%,其中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数居首位占90.7%;慢性职业性化学中毒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数的66.1%,其中苯、铅中毒引起的病例数位居前2位,分别占病例数的72.6%和26.2%.手臂振动病占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病例数的91.0%.全市13个区市有职业病报告,萝岗、黄埔、南沙、白云区病例数位居前4位,分别占病例数的25.6%、15.8%、15.1%和14.8%.病例分布在27个行业,船舶和金属制造行业病例数位居前2位,分别占33.3%和21.3%.公有经济企业占44.4%,私有经济企业占21.1%,外商经济及港澳台经济占34.5%.男性648例,女性66例.平均发病年龄(43.0±8.5)岁. 结论:职业病发病呈先上升,平稳后下降趋势,呈现发病年龄轻,接触工龄短的趋势.电焊工尘肺,矽肺,噪声聋,苯、铅、二氯乙烷等化学物引起的职业性化学中毒和手臂振动病是本市的重点职业病,职业病发生在每个地区和多个行业,船舶、金属制造行业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职业病 疾病防治 流行病学 发病趋势
林秋红 郭静宜
510620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诊断办公室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5
2016-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