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预后分析

目的: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术前判断CN1/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必须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再次引发争议.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不同原发部位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有无相关性、清扫的必要性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113例病理证实有N2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原发灶所在的不同肺叶分组统计不同纵隔淋巴结站点转移率.通过3年随访调查结果,分析影响术后3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结果:不同肺叶转移率最高的N2站点分别为:右上叶组第2/4站(100%)、右中/下叶组第7站(80.0%/88.9%)、左上叶第5站(84.4%)、左下叶第7站(78.6%).跨区域N2组的3年生存率差于总N2组(47.8%vs75.3%),P=0.009(<0.01).术前T1、2在3年生存率比较上优于T3、4分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肺癌的原发部位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站点存在相关性,跨区域N2转移、T3和T4分期是影响3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低分化程度并非危险因素.由于跳跃性及微转移现象的存在,对于术前分期cN1/2的患者,首先推荐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预后

郭大为 张志豪

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胸心外科

国内会议

2016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

浙江湖州

中文

1-7

2016-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