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H-FABP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极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H-FABP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心肌损伤极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分别在术前1天、术中末端血管吻合毕时(0h)、2h、4h、24h、48h、72h、采取动脉血检测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l).共纳入研究患者40例.按术后临床情况分为心肌损伤组和对照组. 结果:①对照组及心肌损伤组术前H—FABP、CK—MB、cTnI值无显著差异.对照组(34例)的H—FABP、CK—MB、cTnI在手术前后均没有明显变化.②在心肌损伤组中(6例),在手术后各时间点血清H-FABP值为较术前血清H—FABP显著升高(P<0.01).并在术后2小时开始升高并达到峰值;心肌损伤组中cTnI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并于术后4小时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高峰可持续24小时;血清CK—MB值于术后4小时明显升高(P<0.01),于术后24小时到达峰值. 结论:OPCABG术后监测H—FABP优于目前CK—MB、cTnI检查,能更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能预示心肌损害的程度,H-FABP是极具前途的血清心脏标记物之一.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损伤 早期诊断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杨懋颖 吴昌昊 金自瑛 黄晓燕 柴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浙江 杭州,310009 浙江医院,心脏外科,浙江 杭州,31001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浙江 杭州,310052

国内会议

2016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

浙江湖州

中文

1-11

2016-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