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介入治疗肺隔离症3例报道

肺隔离症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肺血管异常性疾病,发生率为0.15%-1.7%,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治疗,现大多数采用手术切除和介入栓塞的方式进行,手术切除为肺隔离症的金标准,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介入治疗微创,多采用弹环圈进行栓塞,一般用于儿童,对于成人大的异常血管有采用amplaze或者plus封堵,但往往会出现封堵不全残余分流等现象,并且部分病人会残留主动脉血管盲端进而形成血管憩室,需要进一步治疗.TEVAR技术随着主动脉介入的发展,已经很成熟,有文献介绍使用主动脉腔内支架技术来治疗隔离肺术后残余憩室的报道,但尚无文献报道使用TEVAR技术来治疗隔离成人肺异常粗大血管的报道. 本组病例中均为成年病人,19-25岁,均有咯血症状数年,通过CTA发现肺隔离症,两例病人采用传统介入amplaze动脉导管封堵伞进行封堵,一例病人采用TEVAR技术进行治疗,随访一年均获得良好疗效,两例动脉导管封堵伞封堵患者术后还有少量残余分离,但无咯血等症状,一例采用TEVAR技术进行封堵患者,封堵满意,术后无残余分流,术后早期患者均出现肺部炎症改变及发热等症状,经抗生素治疗1周后好转,2周后复查CT提示肺部炎症明显消失。术后一年复查MRI未发现有血管憩室形成,肺部也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切除对于肺隔离症来说是治疗的金标准,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肺隔离症也成为可能,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手术治疗需要切除肺叶组织,并且手术操作对于患者也是一种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介入治疗肺隔离症在近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部分临床试验也获得了良好的远期疗效,但方法上均采取弹簧栓或封堵伞进行。本病例首次采用TEVAR技术来治疗肺隔离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治疗技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佳,长期效果还需要临床随访观察。

肺隔离症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封堵伞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临床疗效

王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

国内会议

2016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

浙江湖州

中文

1-1

2016-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