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临床特点以及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控制及治疗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信息。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确诊为肝脓肿的病例,对肝穿刺脓液标本进行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使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应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和药敏;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克隆分型;拉丝试验用于鉴定菌株黏性;PCR用于鉴定菌株荚膜血清分型和主要毒力因子。 结果:2014-2016年期间,共收集44例肝脓肿病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40例,占90.9%;40例肝脓肿病例中,糖尿病患者22例(55%),胆道疾病患者8例(20%),肝右叶脓肿病人27例(67.5%):药敏检测结果表明,40株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均不产ESBLs,除对氨苄西林耐药外,对其他11种常用抗菌药物均敏感;拉丝实验结果显示,40株菌株中27(67.5%)株鉴定为高黏性;MLST克隆分型结果表明,ST23为主要克隆型(19株,47.5%),其次为ST86(3株,47.5%)和ST65(3株,47.5%),其他ST分型还包括ST60(n=2)、ST367(n=2)、ST218、ST163、ST1941、ST380、ST485、ST76、ST2159、ST29、ST806、ST700、ST660(各1株);荚膜血清分型结果表明,40株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为K1型(25株,62.5%),其次为K2型(7株,17.5%)和K5型(4株,10%),K20型和K54型各1株,2株未能分型。毒力因子检测发现,粘性正调控基因rmpA和铁摄取相关因子iroBCDN在菌株中携带率为100%,其他报道的毒力因子kfu和a11s携带率分别为77.5%和62.5%。 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多有肝脓肿基础疾病。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为高毒力菌株,但对常用抗生素有很好的敏感性。常规拉丝试验用于鉴定高毒力株特异性不强。特定的血清型和克隆型与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密切相关,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rmpA和iroBCDN是致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的重要致病因子,可以作为将来研制新型疫苗降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新靶标。
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流行病学 感染控制
叶美萍 尤伟波 黄金伟 王明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丽水市中心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第八届全国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2016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
上海
中文
349-349
2016-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