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重症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07月至2016年02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患者。主要观察指标:在入组当天(D1)、第三天(D3)、第七天(D7)留取血标本,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CD4+T/CD8+T比值、Th2/Th1比值、单核细胞HLA-DR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28天病死率;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全身炎性反应指标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及CRRT等脏器功能支持条件及时间等。 结果:40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例患者入组后死亡终止实验,共37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1、用Th2/Th1>0.22作为免疫抑制指标,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D1即可出现免疫功能抑制,且呈D3免疫抑制程度加重、D7减轻的趋势。2、将37例患者进行按28天生存与死亡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存活组23例,死亡组14例。(1)一般情况: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来源以及APACHE Ⅱ评分指标等无统计学差异;SOFA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2)全身性炎症反应情况:两组间D1、D3、D7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全身炎性反应指无统计学差异。(3)Th2/Th1对预后的预测价值:D3 Th2/Th1对28天死亡具有预测价值,Th2/Th1≥0.64预测28天死亡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86.96%。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早期可出现免疫功能抑制,免疫功能持续加重者预后差,Th2/Th1比传统免疫功能指标更具早期预测价值。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病理机制 免疫功能 临床预后

陈栋玉 刘艾然 张曦文 薛明 杨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10009

国内会议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大会、第八届全国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2016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

上海

中文

352-352

2016-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