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在听觉刺激下大脑有效连接的改变

目的: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常表现为对视觉、听觉和/或嗅觉刺激的高度敏感,甚至在发作间期普通的环境刺激下也会出现非疼痛感的不适,但造成偏头痛患者如此高度敏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难以阐明.本研究以偏头痛特有畏声症状为导向,探索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在听觉刺激下大脑有效连接的改变. 方法:采集有畏声症状的22 名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期执行听觉-叩指任务时的脑电图信号,并对22 名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相同采集流程。利用小波连续转换以及格兰杰因果(granger causality)分析方法从源(source)水平构建大脑有效连接,分析N100(80-120ms)在1-4Hz、4-8Hz、8-12Hz 以及12-30 Hz各频段的连接模式,并利用图形理论量化分析各频段连接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别。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偏头痛患者组的N100 潜伏期并无差别(p>0.05)。大脑有效连接模式图对比示偏头痛患者组在4-8Hz 频段前额叶连接增加,在8-12Hz初级听觉皮质、初级视觉皮质与前脑岛之间的连接增加,12-30Hz 示枕叶连接增加。图形理论参数分析发现相比健康对照组偏头痛患者在4-8Hz 及8-12Hz 聚类系数增加,4-8Hz 连接路径长度增加,12-30Hz 连接强度增加,且患者的发作频率及病程与连接参数无显著相关。 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在听觉信息处理过程中大脑功能网络连接受损,这种大脑功能连接重组可能为偏头痛患者畏声症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一些新的解释。

偏头痛 发作间期 听觉刺激 大脑有效连接

周昱辰 王小姗

南京脑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210029

国内会议

华东地区第十三届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学术会议、2016年安徽省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学术年会

合肥

中文

49-50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