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单中心原发骨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42例原发骨恶性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one,PBL)临床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4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2例PBL的临床特征.临床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法,治疗方法为手术+化疗±受侵局部放疗,分期Ⅲ---Ⅳ期推荐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 结果: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男女比约1.26∶1;年龄11~78岁,中位年龄45.7岁,<60岁34人占81%,≥60岁8人占19%;有B症状者3人占7%;42例均以病变部位疼痛或牵涉性麻木为临床表现.按照Ann Ahror分期:在接受治疗的17例患者中,Ⅰ期5人占29%,Ⅱ期1人占6%,Ⅳ期11人占65%.病理分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细胞淋巴瘤34例(81%),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1例(50%).T细胞淋巴瘤7例(16.6%),介于DLBCL和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灰区淋巴瘤1例(2.4%).病变累及脊柱21例(50%),长骨10例(23.8%),骨盆6例(14.3%),骶骨4例(9.5%),其他1例(2.4%).17例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5例采用化疗联合放疗,其余12例单纯化疗;近期疗效显示:9例达CR(53%),4例达PR(23%),2例SD(12%),2例PD(12%);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分期、LDH水平、有无B症状、病理分型、ECOG评分、IPI评分及是否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否联合放疗与完全缓解率(CR)均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时间13(2-48)个月,无病生存期>3年4例患者中3例(3/4)应用了利妥昔单抗. 结论:42例PBL患者,多见于中年,脊柱骨为好发部位,以病变部位疼痛或牵涉性麻木为临床表现,确诊依靠病理活检.分期以Ⅳ期多见,病理类型主要为DLBCL,目前缺乏有效的针对PBL的预后指标,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放疗未明显提高疗效,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可能会改善预后.
原发骨淋巴瘤 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 联合化疗
郝彩霞 王健红 张娜 刘祥祥 贾卫静 唐海龙 董宝侠 顾宏涛 张涛 杨岚 白庆咸 闫庆国 高广勋 王哲 陈协群 梁蓉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国内会议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
北京
中文
52-57
2016-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