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堪称“肝炎大国”.根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乙型肝炎的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在法定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感染性腹泻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三位.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由于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部分病人还可发展为肝硬化,并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近年来倍受关注.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乙肝病毒表面主要有三种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的致病主要与这三种抗原有关,而乙型肝炎的慢性化则与CD4+CD25+T调节性淋巴细胞的比例增高有关.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复杂,是由病毒和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然而,由于HBV的宿主很窄,极其组织的特异性,目前缺乏能够有效模拟HBV然传染的模型,因此,寻找有效的HBV转染模型,彻底阐明HBV的传染机制应该成为之后研究的重点。
乙型病毒性肝炎 致病机制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分子生物学
王娜娜 周桂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 100700 北京地坛医院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72-176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