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对亚洲人群的氯吡格雷基因抵抗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对策

目的: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其需要经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成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分,继而起到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发现,氯吡咯雷的药效存在个体差异性,而遗传学因素可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这一现象在亚洲人更为明显.拟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结果的整合,探讨针对亚洲人群产生的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上的应对策略. 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整理了解有关该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总结较为完善的临床应对策略. 结果:氯吡格雷抵抗产生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药物剂量因素、药物吸收转化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临床上如果遇到氯吡格雷抵抗,可以通过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联合使用西洛他唑,或者换用替格瑞洛或者普拉格雷等方法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抗血小板药物 氯吡格雷 基因抵抗 单核苷酸多态性

董昕 沈晓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2016全国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

杭州

中文

398-403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