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C7新入路与C6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记录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C6入路和C7入路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入路时疗效的差异. 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5年10月拟行超声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患者30例,随机先后隔日分别于C6和C7水平注射1%利多卡因5ml,记录阻滞侧颈动脉、椎动脉、肱动脉血流变化: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动脉舒张末期血液流速(ED),动脉血管内径(D),每分钟血流量(FV). 结果:C6入路阻滞前后颈动脉、椎动脉各血流指标明显增加(P<0.05),股动脉血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7入路阻滞前后颈动脉、肱动脉各血流指标明显增加(P<0.05),椎动脉血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6与C7入路之间血流变化比较中,颈动脉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动脉PS、FV变化C6入路大于C7入路(P<0.05),肱动脉各项血流指标变化C7入路明显大于C6入路(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中头面部疾病可采用C6入路,而上肢疾病则应选择C7入路.
星状神经节阻滞 入路选择 超声引导 血流动力学
王娇 张磊 彭宇 金元 张钧凯 皮治兵 林海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疼痛科,温州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313-313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