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经验动手操作--”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9页到第60页例1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在教学本课时,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比除数小”这两大知识点进行教学。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为抽象算式建立表象支撑,直观感受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通过对比恰好分完和分完后有剩余的情况,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动手操作法 运算能力

罗悦天

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 重庆渝中400010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8年专题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82-383

201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