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的运用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文明演变进程中所形成的包括制度的、精神的、物质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简而言之,就是自古以来形形色色文化现象之总和.精神层面主要包括:诗词歌赋、儒家学说、老庄哲学以及社会习俗;物质层面主要包括:阁楼建筑、饮食厨艺、衣冠服饰、古玩器物等等.这些构成部分就是我们民族精神风貌、人文品格以及风俗习惯的集中反应.这些传统文化在历经时间的淘洗和实践的筛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炎黄子孙后代的思想言行.它们可以是“内胜外王”“以人为本”的道儒家学说,也可以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唐诗宋词,抑或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宛如天成的神奇对联,还可以是“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的雄伟长城……本课题研究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出自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健康发展的意识领域的文化形态.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郎学丽

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 山西 长治 046000

国内会议

2018素质教育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98-201

2018-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