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影响

具有较高水体CO2分压(pCO2)的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常与大气形成较高的正向CO2浓度梯度,因此评价岩溶水体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对于岩溶碳循环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柳州官村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岩溶溪流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使用静态箱法和手持式二氧化碳测量仪GM70对脱气通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溪流的CO2交换通量以脱气为主,地下河出口(G1点)脱气通量变化范围为139.48~890.84mg·(m2·h)-1,平均值为445.72mg·(m2·h)-1,溪流下游(G2点)脱气通量变化范围为16.54~844.18mg·(m2·h)-1,平均值为159.81mg·(m2·h)-1,脱气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雨季要大于旱季,地下河出口地区要大于下游地区.溪流CO2脱气会对附近空气中CO2气体碳同位素(δ13C-CO2)产生影响,使溪流附近空气中CO2气体碳同位素(δ13C-CO2)值逐渐偏负,并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即δ13C-CO2雨季偏负于旱季,G1点δ13C-CO2偏负于G2点.并且由于脱气作用的进行,溪流的水化学性质沿流程变化,表现为HCO3-沿流程逐渐降低,pH值升高,电导率降低,pCO2沿流程递减,常见碳酸盐矿物的饱和指数SIc逐渐升高,δ13C-DIC值逐渐偏正.

岩溶地表溪流 水气界面 二氧化碳脱气 交换通量

李丽 蒲俊兵 李建鸿 于奭 肖琼 张陶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

国内会议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2488-2495

2016-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