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桂林毛村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碳酸酐酶活性比较

以非岩溶区林地为对比,分析了桂林毛村岩溶区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碳酸酐酶(Ca)活性的季度动态变化规律,发现以下主要结果:①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岩溶区弃耕地、草地、灌丛及林地微生物数量及Ca活性逐渐升高,微生物总数从64.07×104cfu/g上升到17823×104cfu/g,CA活性从0.77U/g上升到1.82U/g,岩溶区林地大于非岩溶区林地.②在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微生物组成均表现为细菌最多(平均值95.14%),放线菌次之(平均值2.79%),真菌数量最少(平均值1.75%).而在非岩溶区表现为细菌最多(平均值90.95%),真菌次之(平均值5.32%),放线菌最少(平均值3.73%).③微生物数量季节动态整体表现为春季至夏季逐渐上升,至秋季达到最高,冬季下降,微生物总数的增长依赖于细菌的倍数增长,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小.CA活性整体表现为夏季和冬季低于春季和秋季,秋季达到最大值.④CA活性与细菌及微生物总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土壤CA主要来源于细菌的分泌.

土壤微生物 碳酸酐酶 酶活性 植被类型 岩溶流域

黄芬 黄艳梅 杨利超 白冰 曹建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国内会议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1-1

2016-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