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岩溶区岩土层地球物理性质浅析-以吉利岩溶塌陷区为例

为了解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及重力勘探在吉利岩溶塌陷区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对该区的土层及岩石进行分类采样,利用对称小四极,单孔地震纵波波速测试及环刀法分别对土层及岩石的样品进行电阻率、纵波波速及密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充气土洞、充气溶洞与相应的围岩介质电阻率差异最大(∞),完整灰岩与充水溶洞的电阻率差异次之(14022.46Ω·m),粉质粘土与耕植土的电阻率差异最小(28.33Ω·m);完整灰岩与充气溶洞密度差异最大(2.64g/cm3),裂隙或破碎灰岩与充气溶洞密度差异次之(2.30g/cm3),含碎石粉质粘土与粉质粘土密度差异最小(0.07g/cm3);完整灰岩与充气溶洞波速差异最大(>3660m/s),裂隙或破碎灰岩与充气溶洞波速差异次之(3460m/s),完整灰岩与裂隙灰岩波速差异最小(>200m/s).土层、岩石及异常体之间的物性差异明显,适合开展电法、地震及重力勘探,另外,本研究还总结出吉利岩溶塌陷区耕植土、粉质粘土、碎石土、裂隙灰岩和完整灰岩的电阻率、弹性波速、物质密度的范围值、平均值、常见值、标准值,为岩溶塌陷区地球物理综合方法解释提供了可靠依据.

岩溶塌陷区 岩土层 地球物理勘探

郑智杰 陈贻祥 甘伏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 541004

国内会议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1-1

2016-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