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砷暴露神经毒性机制的硏究进展
砷作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分布极广,机体摄入其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饮水、食物和空气污染等途径,慢性砷暴露可导致机体发生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由于砷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对机体危害大,其机制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并提出一些假说.本文就慢性砷暴露神经毒性及可能的机制、代谢途径进行简要阐述,砷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对神经行为功能、子代神经发育、神经调节系统产生影响。我国仍存在砷暴露地区,研究砷的神经毒性和致癌性机制对预防及治疗其引起的疾病有重大意义。虽然对慢性砷暴露所致神经毒性机制研究日益增多,但仍有许多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如无机砷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无机砷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蓄积毒性作用;砷与其他有害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无机砷化合物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及其发生机制等,这些都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环境污染物 砷暴露 神经毒性 发生机制
代华 程淑群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 400016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公共卫生篇
上海
中文
205-209
2016-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