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高原训练走向理性化的几点思考

备战北京奥运会时,2006年1月在昆明召开了由刘鹏局长亲自主持我国体育史上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备战2008奥运会高原训练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原训练研究和实践的广泛开展.自此我国参与高原训练的项目、人数、科学化水平及训练成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的高原训练从理论到实践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平台。目前,高原训练理论的研究基本保持了相对较为成熟的格局,部分成果已在全民健身中开始实践;而竞技体育高原训练的实践则由盲目参与进入了理性选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营造低氧环境变得越来越容易。如,低氧训练研究室、低氧房或低氧帐篷就可以提供运动员随时进行低住高训、高住低训和高住高训等低氧训练,同样,可以对运动员的训练或休息进行缺氧的刺激,在平原即达到高原训练的效果,且其训练较到高原去训练更容易控制。面对世界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广大教练员的思想和观念更加解放了,训练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竞技体育逐步由物质要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技术要素为主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更多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如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被广泛使用。

竞技体育 高原训练 理性化训练

陈耕

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50;国家体育总局亚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730050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青海多巴

中文

23-24

2016-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