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材建设轨迹寻绎及其结构的理论评断
建国后,随着武术教育和学科发展需求,在不同时期出版了数种不同版本的《武术》教材.这些《武术》教材在不同时期对武术教学与训练、武术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武术本身的特有属性和价值判断,《武术》教材受特定历史环境和编撰者主观因素影响,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定问题.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合体.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材不单单应包括武术的技术和套路内容,而应囊括文化内涵,真正发挥武术教材在武术传承过程中本真性、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研究表现,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材建设理路共分起步、停滞、调整、深化、成熟五个阶段;至今仍存在着教材中“学”与“术”的剥离,休闲性、健身养生内容的缺乏,武德教育内容的缺失,趣味性内容的匮乏,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育脱节,传统武术的教育与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因此,武术教材编写需注重文化性的体现,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编写相应的武术教材,注重电子教材、动态教材及阅读教材等辅助教材的作用,突出传统武术项的技击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教材中除了增编教学实例外,还需对一招一式做明晰注释,使学生明白攻防含义.
高等师范院校 体育专业 《武术》教材 编写方式
吉灿忠 姜进 梁影影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省新乡市453007
国内会议
石家庄
中文
74-77
2016-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