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立体循环式”大课间模式构建与实践--以隆昌县为例
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阳光体育运动”应运而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各小学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但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场地小,人数多的普遍现状已成为影响多数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和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隐患和威胁.本文根据隆昌县各小学大课间活动现状,以隆昌县第一实验小学为实践点,提出了“小场地立体循环式”大课间构建与实践,力求解决小学普遍存在的大课间不能高效率进行的问题,同时起到一个区域性的辐射作用,也为有关部门制定体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小学生 体育活动 大课间模式 场地空间 立体循环
董杨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
武汉
中文
426-427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