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体育观视域中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体育的概念及其理念创新角度,反思并建构学校体育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劳动、军事、祭祀、教育、艺术、保健、旅游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共性的、专门用于构建自我身心操控能力水平的身体动作形式当然地属于体育的范畴。体育就是人类专门致力于构建自我身心操控能力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三生”体育观(生存体育观、生活体育观、生命体育观)中“生存体育观”是指“人自体”在面临生死威胁时所体现出的身心操控能力价值;“生活体育观”是指“人自体”在追求精神愉悦时所体现出的身心操控能力价值;“生命体育观”是指身心操控能力在“人自体”有效存续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价值。学校体育必须以“三生”体育观(生存体育观、生活体育观、生命体育观)为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切实为学生的生存能力、生活品质和生命价值服务;以动作学习而不是项目为主线进行教材编选和施教;按照年龄阶段和动作难易程度,动作大致可以分为儿童期的“游戏动作”、少年期的“素质动作”和青年期的“能力动作”,而运动项目中的“动作”属于具备技术规定性和明确目的性的动作,应该属于“应用动作”的范畴。
学校体育 教学实践 生存体育观 生活体育观 生命体育观
彭昕
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 重庆,401120
国内会议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
武汉
中文
640-641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