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域下学校体育运动弱势群体的诊断性补救教学研究
为弱势群体做出教育补偿是发展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学校体育场域中的运动弱势群体问题一直备受瞩目,但理论上关注多于实践上关怀.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开始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对残障儿童开展”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模式,但至今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情形依然不容乐观,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与权利不平等;保健课流于形式、特殊人群健身需求被忽视、标签式评价阻碍身心障碍学生公平体育成绩评价的诉求、课程内容设置目标缺乏适应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开课随意等等.补救教学(remedial teaching)是通过诊断确定学生特殊问题后所采取的特殊教学措施。内容包括对问题性质的说明,有成效的教学技术及为促进学习进步而采用的评定性观察或测验。体育补救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在体育教学中未达成身体素质、技能、运动知识等阶段教学目标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校体育全面教育质量。以多元智慧理论为基本观念,坚持“弱势优先”“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积极性差别待遇补偿体育学业成就低的学生,缩小体育学习落差,实现“为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愿景,达成教育公平。
学校体育 运动弱势群体 补救教学 教育公平
张朋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0
国内会议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
武汉
中文
681-683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