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介孔氧化镍纳米棒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金属有机骨架作为前驱体法已经被证明能够得到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具有可控形貌和优良电化学性能的金属氧化物的有效方法.本文首次合成了由棒状镍基金属有机骨架得到的1D介孔NiO纳米棒,其中骨架结构是通过一个快速便捷的室温反应得到的.当产物介孔NiO纳米棒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在100mA/h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能保持1019mAh/g的可逆比容量,远远高于NiO的理论比容量.由MOF前驱体得到的介孔结构和1D的由纳米粒子组成的纳米棒形貌能够在重复的循环过程中促进锂离子扩散,缓解体积变化并且维持形貌的温性能,这些促成了电极材料的储锂能力提高和循环稳定性的增强.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介孔氧化镍纳米棒 金属有机骨架 制备工艺 储锂能力 循环稳定性

庞慧聪 汤旭旭 陶雪春 孙炜伟 王勇

上海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市200444

国内会议

2016新能源新材料研究生论坛

上海

中文

1-12

2016-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