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富兵强的“科普”,亦能富而好礼乎

若“科普”正名为“科技传播与普及”殆无疑义,其中以“科学知识”为体,“技术工艺”为表,亦为众人认同,其核心工作即“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自“五四”运动倡“民主、科学”以来,中华民族即在先觉者带领下,戮力朝向“富强康乐的新中国”目标前进!惟因多种因素推迟了进度.近半世纪,两岸则分别有了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进展,如1980年代的“台湾经济奇迹、政治民主”,2012年更见“天宫神舟航天连接、蛟龙深潜七千余米”的科技创举.然而富强之余,社会出现“理盲”、“奢华”等诸多失“礼”现象.本文拟从近期网络搜集的几篇新闻、文章,循文化研究的途径,初步蠡测社会失序的关键与“科普”做为社会知识传播的关系,是否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理(儒、心)”学亦齐头并进,或为科普与时俱进的探索.

科普工作 社会效应 文化传播

于易尘 詹玉凤

中华科技史学会 台北

国内会议

第九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

兰州

中文

1-19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