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性暨我国应对策略刍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日益影响人类健康和发展,其中:POPs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积蓄性、长距离迁移性、高毒性等特性;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12种POPs物质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并签订《斯德哥尔摩公约》.2004年我国履行该协议,目前面临严重的POPs污染问题,其中:部分POPs废物和污染场地未妥善处置,导致含上述POPs废物和污染场地仍存在并向环境释放的风险.“十一五”伊始,我国对POPs污染防治从边缘化环保工作逐渐转变为环境保护工作重要领域之一,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十一五”期间,以摸清我国POPs污染现状,学习借鉴国外POPs削减控制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抓手,实施了滴滴涕替代示范、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示范、医疗废物焚烧二噁英减排示范等系列国际合作项目,逐步完善了POPs政策法规标准体系。2011年《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提出了加强POPs排放重点行业监督管理要求,《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将POPs污染防治成效列为2015年主要目标。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管理模式 国际合作 行业监督

陈一佳 高良敏 王瑶瑶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淮南232001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环境保护分论坛

浙江湖州

中文

1-2

2016-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