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TA韧性评价体系的既有社区御灾提升策略--以天津市河东区东兴路既有社区为例
随着城市系统的复杂化不断增加,其潜在的灾害风险也呈递增趋势.既有社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且防灾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其御灾能力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需受到格外重视.我国现有防灾规划体系内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价标准,社区的御灾能力难以衡量.随着灾害韧性理论的发展,韧性评价体系成为韧性理论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的突破口,其中RATA韧性评价提供了将空间实体与社会结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来衡量既有社区的御灾能力.研究以天津市某既有社区为例,利用APH赋值法,统计数据分析、居民深度访谈等方式,从社会构成、社区空间、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老旧社区与新建小区的御灾韧性水平,发现既有社区普遍存在着居民防灾意识低、防灾空间建设不完善、应急管理不灵活、防灾工作未能融入社区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并依据灾害防治的全时段提出提升居民防灾自救能力、构建及时有效社区应急管理制度、合理利用社区空间结构阻灾避难、构建多类高效疏散网络以及将防灾管理体系融入日常建设的相关策略,以提高既有社区御灾能力.
城市既有社区 防灾规划 御灾能力 韧性评价体系
孟令君 运迎霞 任利剑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1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