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SWMM模型的建筑小区海绵城市规划效果分析

海绵城市应以城市为集水区,通过水系统的自我调节,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适应气候的变化、服务于生态平衡,这样就实现了水资源健康循环的城市才是海绵城市.通过源头控制系统、传统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排放系统构建完善的海绵城市,实现径流总量、峰值流量、面源污染、雨水利用等多方面的目标.以福建省厦门市某片区为例,针对微排水、小排水、大排水系统进行规划,应用SWMM模型对海绵城市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措施在不同设计降雨条件下对径流总量、洪峰流量、峰现时间、雨量综合径流系数的控制效果显著,为海绵城市的科学合理布局和经济技术可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应借此契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更好的控制雨水、利用雨水,恢复城市原有的“海绵”功能。

海绵城市 布局规划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技术支持

杨一夫 王泽阳 张洪杰 吴连丰 王宁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沈阳

中文

1-7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