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初探
本文基于1929-1947年南京城市人口密度数据,采用ArcGIS和空间统计法,以分析1929年、1936年和1947年三个时间节点南京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重点以1936年的人口数据为基准,结合地统计法和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对城市人口集聚中心进行识别,以探讨民国南京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此时段内南京城市人口密度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人口的空间集聚在“政治与经济”作用下差异显著;进一步对1936年的南京市人口进行解析,发现常住人口和商户人口分别在第四区第三分驻所(中华门)和第三区第五分驻所(贡院街)形成单中心,而普通户则在城区内形成“一主两副”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是历史因素、经济因素以及《首都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造成南京城市形成上述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 空间结构 演化特征 人口密度 民国时期
强欢欢 吴晓 王慧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4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