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公平的小城镇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研究--以温州乐清市虹桥镇为例
随着小城镇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公共自行车开始作为一种对公共交通的重要补给方式,大量进入到小城镇中.但有别于大中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小城镇居民的短距离出行特征使得公共自行车成为小城镇公共交通中主体角色,从而要求其站点布局必须具有“社会公平”的属性.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公平为视角,以温州乐清市虹桥镇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网络分析的可达性、服务水平和区位熵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呈现从镇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特征,不过整体服务水平较好.且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分布与居住用地结合得较为紧密,基于居住用地面积的服务水平明显高于基于用地面积的服务水平.但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区位熵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特征,各村享有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公平程度较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常住人口不匹配的问题.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把握小城镇公共自行车站点的空间分布与服务状况,为小城镇公共自行车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公共自行车站点 布局优化 空间结构 社会公平
陈芳芳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1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