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行为心理的高校公共空间设计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公共空间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兴趣、价值观等.分析大学生行为特点及心理需求,从行走和逗留两种行为特性出发,提出高校公共空间设计建议,满足了学生行走过程中的方向感、舒适感和逗留过程中的私密性、安全感、公共性、认同感,让他们在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中找到家的归属感.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例,结合行走时的走捷径、适度原则和逗留时的边界效应、吸引定律、互动理论,分析学生使用空间的感知心理及相关的行为活动,研究同济大学室内外公共空间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活动,论证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以期在精神层面和功能层面上满足高校学生的行为心理需求.

校园规划 高等院校 公共空间 心理需求

卢卉 李铌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沈阳

中文

1-8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