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探析
生态保护红线是继耕地红线后另一条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具有明显的尺度特征.现阶段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大区域尺度为主.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围绕概念与内涵、划定与落线、管控与实施三方面对城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宁波而言,生态保护红线包括13类生态要素区域,执行二级管控.红线划定上,按照厘清家底,评析生态安全;部门协作,识别生态要素;总量预测,明确划定目标;精准细化,明晰地理边界的思路,确保宁波50%以上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红线管控上,边界管控、分级管控与分类管控相结合,并尊重历史,明确了线内现状用地的处理建议.研究表明,生态保护红线不仅是个空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于空间的管控,需要不断强化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以确保规划真正落地.作为浙江省首个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该规划始终坚持大生态理念,探索和创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内容与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城市规划 生态保护红线 空间分布 管控模式
周轶男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1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