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转型期内城中村的城市形态演变--基于广州市的案例研究
转型期,中国城市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城中村作为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成为理解中国城市形态转变的一把钥匙.本文从物质空间形态、社会空间形态和感知空间形态三个层次,分析随着城中村形态转变的对内及对外的影响.选取广州市内采取三种不同改造更新策略的城中村来对比:完全保持传统风貌的聚龙古村,综合整治更新后的大体保持原有形态的三元里村,以及全面改造成现代式多高层安置区、商业商务区等的猎德村.研究发现,完全保持传统风貌的聚龙古村,物质空间形态并未提升,社会空间和市民感知也不一定因此而提升;综合整治的三元里村,在三个层次上缓慢提升,相互影响协调发展;全面改造的猎德村,其快速物质空间形态提升,而社会空间形态和市民感知形态的提高具有较严重的滞后性.规划者应将关注点聚焦在时间-空间-行为视角下的城市形态解读,不断改进规划设计与政策制定,来促进城市形态的良性改变,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更新.
城市形态 更新策略 空间设计 城镇化转型
夏静婧
华南理工大学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0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