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多中心到副中心:北京空间结构优化的新思考

北京“单中心”蔓延的城市空间问题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历版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也以此为重点,坚持采用分散化、“多中心”的结构模式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然而,受到“首都职能”特殊性的作用,城市空间优化收效甚微,“大城市病”问题日渐凸显.2015年,北京市正式明确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战略部署,提出通过“副中心”建设实现中心城区人口、功能的有序疏解.从“多中心”转向“副中心”,标志着北京城市空间优化调整策略发生重大转变.本文针对这一变化,系统回顾和评价了北京“多中心”建设的成效,梳理了既有空间优化调整的问题及成因.同时,针对“副中心”战略的提出,结合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北京建设“副中心”的基础条件与发展重点进行了思辨,提出“副中心”建设背景下关于北京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以期为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城市规划 副中心 空间结构 布局优化

杨春 杨明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沈阳

中文

1-13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