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影响下居住用地区位优势度分析--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
2004年以后,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运营,在促进交通可达性提高的同时,对轨道线路影响范围内的居住用地也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在武汉积极打造地铁城市的背景下,研究轨道交通对居住用地区位的影响,有利于把握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居住用地的变化规律,也有助于减少房地产开发和居民择居的盲目性,并指导相关政策和总体规划对轨道沿线居住用地区位进行改善.以经济学价值模型为基础,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用地区位因素的影响,评价轨道站点范围内居住用地的区位价值,针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构建相关的居住用地区位优势度公式,分别对交通可达性、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房价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联系武汉实例,对轨道交通1号线29个站点进行了实证评价.基于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从促进中心城区人口向外围疏散、注意自然环境、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用地区位价值的改善途径.
城市规划 居住用地 区位价值 轨道交通
孙盛楠 任绍斌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5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