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逆城市化”背后的城乡关系与发展趋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逆城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时的人口自由流动现象.中国部分城市目前所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差异较大而导致的人口被迫流动的“伪逆城市化”现象,因此该现象背后的城乡关系也随之在人口流动、空间变化和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表现出相应的特征.本文以武汉市近年来出现的“伪逆城市化”现象为研究切入点,以城乡关系的视角论证剖析其“伪逆城市化”现象的逻辑内涵及其出现的原因,并基于该城镇化发展特征预判武汉市新一轮发展中的城乡人口流动、城乡空间变化及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关系的趋势,为新一轮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研究基础.研究认为,武汉市未来城乡人口的流动速度将放缓,但流动量和转移压力依然较大;空间发展方面,“城”将以“存量挖掘”与“增量管控”相结合,“乡”应以“保底”与“优化”并行;网络化的功效关系将打破囿于行政区划的层级配置体系,成为未来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关系的主要特征.
城乡关系 人口流动 空间变化 伪逆城市化
耿虹 乔晶 杨龙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2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