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城市邻避设施实施的问题与启示--以济南市“蓝光煤气”存废为例

在中国以土地城市化逆推人口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城市规模迅速增大.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相比市场对于生产性建设的快速反应,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则展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系统,是城市规划以及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部分.其中,部分工程性基础设施的规划选址因其负外部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常导致激烈的社会争议,最终影响规划实施.本文以济南市“马山坡液化石油气罐装厂迁建”这一事件中,一波三折的规划实施过程为研究对象,解析城市中具有“不可补偿性质”的邻避设施在规划选址及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背后的原因.指出在此类工程性基础设施的规划中,实现政府与居民之间规划信息的对等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前提;针对此类规划的敏感性特征,适当前置公众参与时机,实现权利分享是保障设施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主要手段;确保工程性基础设施规划的科学性是规划落地的唯一依据.

城市规划 邻避设施 公众参与

冻冰 张军民 韩肖丹

山东建筑大学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沈阳

中文

1-10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