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我国农村小学布局的公平与效率--基于若干西部省份农村调查的思考

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之一,其设施布局经历了建国初期的“一村一校”和2000年以来实施的“撤校并点”的调整变迁过程.基于近期课题组的农村调研,对于农村小学撤并带来的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评价及考量,认为学校布点调整在经济效率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由学生家庭额外的教育投资成本来转移支付的,并且撤并加重了偏远地区、山区、牧区等地缘劣势及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区的农民群体的负担,导致该“较不利者”在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中愈加边缘化,同时乡村文化也存在中断的风险.继而从教育公平与服务效率的双重视角分析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问题所反应的深层次问题是,我国地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构性矛盾.认为当下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需要确立以公平优先为价值取向的学校撤并理念.并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方面对目前的教育设施布局的均衡化进行论证,同时从整体要求、空间布局等层面分类提出了教育公平保障的制度设计和教育设施布局的优化策略.

农村小学 空间布局 均衡化 教育公平

张立 承晨

同济大学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沈阳

中文

1-13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