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研究--以哈密市五堡镇博斯坦村为例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政策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传统村落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据调查显示,传统村落消失速度令人吃惊,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正在慢慢地陨落,甚至濒临消亡.哈密市博斯坦村地处戈壁荒漠之中,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也面临如此的威胁.但是博斯坦村作为哈密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几经历史变迁,沉淀了很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大量的珍贵文物,作为哈密乃至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缩影”研究之地和文化遗产的载体,保护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机遇,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个节点,对博斯坦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也被重新被赋予新时代的意义.在博斯坦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形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为核心,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和保护能力,实现村落的动态化保护。建立分类保护机制。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的保护要素进行分类,建立分级保护制度,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文化遗产进行不同的保护和维护,对遗产的保护真正做到保有所值,发挥文化遗产应有的价值。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 资源保护 新疆地区
汪龙海
新疆新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11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