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一个人的村庄”回归“多个人的村庄”--供需耦合的浙江传统村落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思路

以浙江为例,探究传统村落流要素与场空间的供需匹配度.结论为,浙江传统村落具备“空间分布小聚大散、村落类型多元复合、保护名录四级联动、规划体系四位一体、实施机制落地导向”的五大领先优势,但存在“生产场所供给缺位与错位并存、生活场所供给缺位、错位与越位并存、文化场所供给缺位与越位并存”的问题.背后的约束是,空间与要素是否契合决定了交易成本高低,交易成本变化能带动城乡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形成“要素与空间契合-交易成本降低-城乡要素相对价格降低-吸引更多要素与空间契合”的循环,因此“一个人村庄”的背后是空间供给与要素需求的偏离.提出,有必要遵循供需耦合的传统村落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思路,借助传统耕种农业与新兴“互联网+农业”并重的生产方式回归、大家庭与小家庭规划建设管理并重的生活方式回归、原真性刚性保护与实质性活态利用并重的文化精神回归等举措,回归“多个人真正生活的村庄”.

传统村落 结构性供给侧改革 要素需求 空间供给

董翊明 余建忠 张恒芝 陈桂秋 龚松青 庞海峰 华俊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台州市规划局椒江规划管理处

国内会议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沈阳

中文

1-12

2016-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